郏县文庙大成殿月台前的龙陛石
在郏县文庙大成殿的月台前,有一块年代久远、雕刻精美、造型独特、寓意深刻的龙陛石。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块龙陛石上雕刻的是二龙戏“蜘蛛”,而不是寻常的“火焰珠”,这是为什么呀?原来它是来源于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姑娘”一词的来历。
故事发生在唐朝德宗年间,当时在郏县城北的大刘山下,住着兄妹二人,他们以打柴狩猎为生。后来,哥哥为妹妹娶来了一房温柔贤淑的嫂嫂,并生下一个活泼可爱的小侄子,一家四口过着虽然清贫但也比较悠闲地山野生活。天有不测风云,一天,哥哥进山去打柴,不小心落入山崖再无音讯,嫂嫂上山去寻夫,又被老虎吃掉,家中留下姑侄二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随着时间的流失,这一女子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村中唯一的秀才向她求婚,这一女子婉言谢绝了。她说,我的兄嫂不在了,我要把我的小侄子抚养成人并考取功名以后才能嫁人。秀才被她的言行所感动,就相约等候。光阴荏苒,转眼间,她的小侄子已长大成人,有一年秋试,秀才带着她的小侄子进京赶考,一去杳无音讯,留下这个女子在家苦苦守候。有一天傍晚,女子铺床展被时裙带自然脱落,当时她并没在意,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打开房门,发现门前有一只倒挂着的蜘蛛自上而下垂落下来,这时她才猛然想起昨晚裙带脱落的事,心想难道有什么喜事不成?因为在农村有种说法:蜘蛛倒挂,喜事临门。果不其然,将近中午时分,一官差快马加鞭前来报喜,说她的小侄子和未婚夫双双考取进士衣锦还乡了。这一女子听了以后喜出望外,急忙梳妆打扮,等待亲人的到来。
后来,唐德宗李适听说这件事情后,为了表彰这一女子的义举,亲自题匾“姑义如娘”,以效行天下。时任宰相权德舆就此事写下一首绝句——《玉台体》: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并载入唐朝诗集中流传至今。到明朝英宗年间(1459年),再次修复文庙大成殿,雕刻龙陛石时,就有意雕刻了二龙戏“蜘蛛”的图案。“姑义如娘”一词流传久了,也就简称“姑娘”。
责任编辑: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