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文化杂谈

请孔子回来给我们补课
来源:今晚报 | 2011-08-23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875

 

    前些天看到一则消息,说是孔子像进了中学的教学楼。于是想起一直没有看过的电影《孔子》,如今时隔一年多,电影院早就下线了,只能从网上找来看。

    我的观感,那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它很忠实地反映了孔子的理想和现实矛盾的一生,与我读过的多部有关孔子的生平传记没有出入,几乎可以看做是一部纪录片。当然,电影偏重表现了孔子早期治理鲁国的事迹,对他周游列国十几年的故事进行了流水式处理,但是,选取的几件事,还是很有代表性的。

    记得一年多以前,《孔子》刚上映的时候,引起了一些争论。当时韩寒有一篇博文,认为电影《孔子》可以抹去,其中的一个理由是现在已经不是一个能用几句子曰诗云就能说服观众的时代了。我觉得恰恰相反,这正说明了当下人们精神文化上的一个症结,现在正是一个需要讲“仁”和“礼”的时代:社会上普遍的毛病是缺乏 “诚信”,拜金产生的是暴发户的“跋扈”和底层的“仇富”。有这样一部教人们别卖假药,教某地的交警别“钓鱼”,教二奶别开上宝马车撞人,教孩子们别去伤害同学的电影,倒是很好的。如果它能让人们进一步对《论语》产生兴趣,让人们学会以礼相待、以诚相待,也让八零后、九零后知道在那些欧陆时尚和韩流之外,还有过一个叫孔丘的社会改良主义者,让你在这个利己主义的时代懂得责任、学会担当,告诉你“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则可以说,它的价值是超越了一部电影的。

    新文化运动的时候,要打倒“孔家店”,“五四”先贤当时看到的是国弱民愚,急需外来的新思想来革命以求得富强和新生。而今时代,中国已然强大,人们身处地球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世界风潮的熏陶之下,正由于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混乱而变得现实、机敏和利益化,这个时候,我觉得,不应该继续“驱逐”孔子,而是要迎请孔子归来了。

    把孔子看作圣人,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论语》强调一个“仁”,是为了建立一个无形的秩序,约束人的恶,鼓励人的善。想到如今社会上的种种问题,我们确实需要请孔子回来补补课。

 

责任编辑:ZK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