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文化杂谈

千人千说的孔子
来源:齐鲁晚报 | 2011-11-03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396

 

    接手“人文齐鲁”近两年来,编发的跟孔子有关的稿件不下几十篇了。孔子这位万圣宗师在不同人眼里有着不一样的面孔,有尊他敬他如仰视神圣般不敢有丝毫亵渎的,也有骂他调侃他恨他如千古罪人一般的。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可到了今天,孔子怎么成了这样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呢?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孔子当然需要多元的解读,但任何解读都应该尽量还原孔子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不能拿今天的价值观去衡量孔子,那样会产生很大的误区,但即便如此,孔子学说依然有它强大的生命力。上周六,大众讲坛上山东大学教授颜炳罡所作的《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中国文化之门何以开启》的讲座从一个宏阔的历史视角,解读了孔子及其弟子对中国文化所作的贡献:孔子距今2500多年,正处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中间点上,在中国文化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孔子将文化承传视为自己的使命;有了孔子,中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中国文化才有了从官府向民间下移的可能。而经过孔子删削过的“六经”正是先秦诸子百家的源头,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孔子开启了中国文化之门。


  当种种有别于经传的孔子新说充斥于报端或坊间时,我们有必要从文化源头来审视一个真正的孔子。也许孔子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仍被一些反儒家人士视做阻碍中国人创新力发展的文化障碍,但是我们反观孔子那个时代,教育其实是活泼而快乐的,要不怎么后来诞生了诸子百家,还有直接反儒家的墨家,又有反墨家的道家产生呢?《庄子》里讲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这是一幕多么生动的公开课场景!


  把今天中国人创造力的缺失归罪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实在有些冤枉吧!

 

 

    本文作者:王慧

 

责任编辑:ZK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