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传奇 历史

婺源文庙的沧桑
来源:安徽商报 | 2012-09-20
打印 复制 点击量:5195

 

 

 

    弘治《徽州府志》、光绪《婺源县志》记载: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土人洪真叛,以休宁县回玉乡鸡笼山为巢穴,踞于歙、衢、睦三州之界,聚众活动于遂安(今淳安)、开化、休宁县地四百余里范围。朝廷发兵三年讨平后,为便于统治,于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正月初八,析休宁之回玉乡和乐平之怀金乡地,纵横二百余里,立婺源县,设治于清华。天复元年(公元901),婺源县治由清华移迁至弦高镇蚺城(今治)。

 

  自县治从清华移迁至蚺城后,便在蚺城开始了一系列建筑的营建。孔子先师庙 (文庙)即其一也。

 

  千百年来,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一直被封建统治者所尊崇与利用,设庙祭祀。婺源文庙平行于儒学,于宋端平元年(1234)始建礼殿(大成殿)、图塑“孔子圣像”。光绪壬午 《婺源县志》记述:“明洪武四年(1371),知县陈维姜又建大成殿东西两廊、戟门、棂星门、神橱、库房、明伦堂东西斋、厨房,……创仓廪。”成化三年(1467),在大成殿及两庑等处,先后立有“二程”、“朱子”及有功于学校者的塑像;又砌露台、丹墀,凿泮池,创号房(学舍)20余间,绕以砖墙,并“决冲山活水通渠,自射圃亭北迤逦东来入注泮池,作石栏以环之”。 “万历元年(1573),知县吴公琯更造文庙、启圣祠及改建乡贤、名宦祠。 ”万历四十五年 (1617),开文庙青云路。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文庙重建,“诏封孔子先世五代,改启圣祠为崇圣祠,又建忠义孝悌祠”。乾隆三十三年(1768),“移教谕廨于明伦堂东,移名臣祠于明伦堂西,乡贤、忠义孝悌两祠建于教谕廨旧址。敬一亭在忠义祠后”。道光十三年(1833),又对文庙后山上的文昌阁、天香亭等进行了修理;接着在前门建起照墙,并立碑严禁照墙私开门槛、设立烟囱、搭台演戏,照墙外两角隙地各数尺亦禁居民侵占。还在来龙山栽木以御风蚁,使文庙一组建筑日渐形成自己的格局。

   

    此后,婺源文庙一直延至“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作“四旧”拆除;庙址改建为小学校舍。

 

 

 

 

 

责任编辑:贞元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