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贡院 科举

北宋科举:火“烧”出来的状元
来源:凤凰网 | 2013-01-25
打印 复制 点击量:8635

 

    据清代《太平府志》和《繁昌县志》记载,从宋朝至清朝,安徽繁昌出了36名进士,但仅有两位高中状元,焦蹈便是其中一位佼佼者,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壮志未酬。关于焦蹈中状元还有一段佳话,在民间被传为美谈。

 

    焦蹈,北宋时期庐州无为(今安徽无为)人,字悦道。他还在乡校读书时就有“神童”之称,小小年纪便通览了经史百家。在乡试中,焦蹈获得第一,可在礼部主持的会试中,却每每不利。他并不灰心,仍然刻苦学习,继续备考。

 

    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焦蹈又打点行装,带着书童前往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参加礼部主持的考试。当他匆匆赶到京城时,会试已经开始,他又错过了时间。他心里沮丧极了,正准备收拾行囊返回家乡时,礼部官员传下话来,说南宫失火,将另选考试场地,考期顺延。听此消息,焦蹈喜出望外。几天后,他在考场上发挥极佳,一举夺魁。

 

    焦蹈进士及第那年,宋神宗赵顼病逝,年仅9岁的赵煦继位。皇帝在殿试时要面对天下俊彦,还要出题考问诸生,这对9岁的赵煦来说,显然是做不到,所以当年殿试特别赐权给礼部,让礼部按照460名进士的会试成绩进行排名,焦蹈名列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状元。

 

    哲宗皇帝接见状元焦蹈并赐宴,宰相手持试卷,高声唱名:“殿试第一焦蹈。”阶下的卫士们皆应声传呼:“殿试第一焦蹈!”这便是胪唱,被唱名者十分荣耀,且终身难忘,曾有诗吟此光景,“胪唱曾叼殿上传,末班遥望御炉烟”。接着,皇帝派侍卫清道引从,状元换上新官服,挂上鲜红的彩带,骑着高头大马,在京城游街,道路两旁站满了人,争先恐后地一睹状元风采。

 

    焦蹈衣锦还乡,父老乡亲们更是早早地守候在路边。他骑着马,由知县牵马导引,穿过五彩绚烂的彩门,唢呐声、鞭炮声和锣鼓声不绝于耳。正所谓乐极生悲,焦蹈或许是沿途鞍马劳顿,精力和体力过度透支,回到家后6日便得急病而亡。朝廷此时正准备授其官衔,闻其去世消息,既为失去英才而痛惜,又怜悯他的刻苦勤勉,特拨发一笔丧葬费。

 

    焦蹈的命运可谓诡异,参加进士考试误了考期,本已无缘及第,可考场突然的一场大火,又改变了他的命运。关于焦蹈赴会试迟到之事,南宋著名学者洪迈在《夷坚志》中有详尽记述。焦蹈赶考路过金陵,走到一条小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珠江路西端)时,突然从一间阁楼上倒下一盆水,水溅街面,铿然有声,透过晨曦,只见湿地上有一个黄灿灿的物件,焦蹈的书童俯身拾起物件,揣入怀中。

 

    回到驿馆,书童拿出一看,竟是一只沉甸甸的金指环。书童瞒着焦蹈,一直到第三日才拿出指环,告诉他事情经过。焦蹈听罢焦急地说:“这可是童婢的过失呀!主人丢了金指环,还不知怎么鞭打童婢呢?性命攸关,我们要赶快还回去。”书童苦苦相劝:“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怎么罚我都认。但考期已临近,我们万万不能耽误了行程。”焦蹈却说:“功名事小,性命事大。”他不由分说,拉着书童返回金陵,将金指环归还失主。这家人深受感动。

 

    焦蹈离开金陵赶到京城,果然延误了考期,可没想考场一场大火,朝廷又把考期推迟了。正可谓好心有好报。《夷坚志》中写道:“及到京,已迟二日,场屋正值火灾,时为之语曰:‘不得场屋烧,那(哪)得状元焦。’”

 

    当焦蹈以状元的身份途经金陵时,金指环的失主一眼就认出了焦蹈,焦状元拾金不昧、金榜题名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金陵城。时间久了,这条巷道也就被称为状元巷。1992年,状元巷还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可惜只过了两年,此巷便在轰轰烈烈的城市改造建设中被拆除了。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