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文庙又称文宣王庙、孔庙和夫子堂,位于河南省郏县城内东南隅。郏县文庙既是郏县的学宫,是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又是郏县古代官方、孔氏家族、社会各界祭拜孔子的专祀庙宇。2006年05月25日,郏县文庙作为金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孔子后裔的一支,唐代迁到郏县,被称为"郏县派"。郏县派是四十三代中兴祖以前的孔氏大家族十大支派之一,后来又有十大支派的"鲁山派"、"宁陵派"部分族人迁至郏县,成为地方望族。五代后周年间,孔姓族人在时任县令郭忠恕的全力支持下,捐资创建孔氏家庙--孔庙,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竣工。北宋末年部分建筑和设施毁于战火。金泰和六年(1206)县令奉旨在孔庙旧址修建官方文庙。明清两代曾大修和增建,确定其今天的宏大规模。
郏县文庙现存的大成殿、戟门、名宦祠、乡贤祠、两庑等,均为清代木构建筑。该建筑占地5万平方米。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创建年代久远、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且保存完好;建筑规制是取法山东曲阜孔庙、孔府两大建筑群的精华而建成的又一具有东方建筑色彩的古代建筑群。
责任编辑: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