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焦点专题 > 南京夫子庙 全国最热的孔庙

秦淮区地处南京城东南,因秦淮河贯穿全境而得名。这里,历史古老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斑斓,古典瑰丽动人,美称“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胜地今更辉煌”。江泽民同志的题词,高度概括了古老秦淮的昨天和辉煌灿烂的今天与明天。秦淮灯会是历史上广泛流传于南京特别是秦淮夫子庙地区的大众文化活动,它又称“金陵灯会”、“南京灯会”,主要集中在每年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开始至元宵节期间。早在南朝时期,都城南京就出现举办传统元宵灯会,就曾出现过“灯火满市井”的壮观场景,其盛况堪称全国之冠。自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以后,南京就逐渐开始享有“秦淮灯火(彩)甲天下”之美誉了。

2011中国•秦淮国际灯会点灯仪式在中华门城堡隆重举行

2011年1月31日晚,由秦淮区政府主办,以“天下文枢,智慧之光”为主题的2011年中国•秦淮国际灯会正式开幕。在中华门城堡举行的点灯仪式上,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学勇,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共同启动亮灯。副省长张卫国,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中国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吴文学,省旅游局局长王咏红等领导与海内外嘉宾共同出席点灯仪式。
    秦淮灯会作为南京春节旅游文化活动的重头戏,已经连续举办过24届,成为南京乃至江苏的一张旅游节庆特色文化名片。本届秦淮国际灯会,由南京市政府与中国旅游协会共同主办,近10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主创的台湾经纬集团召集两岸4地重量级艺术家成立“韩马工作室”,以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舞美设计韩立勋为首,提出把明城墙复活的构想,同时把2014年青年奥运会主题融入其间.....

[详细]
秦淮入口 东水关

东水关旧称上水门、通济门,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始建于后唐长兴三年,距今已有…

[详细]

夫子庙上演真实版《宫》

  热播电视剧《宫》眼下正掀起一股“穿越热”,一些商家也来凑热闹搭车模仿。南京夫子庙瞻园路就出现一条100多米特色美食长廊,取名“穿越明朝”。食客进门穿过“时空隧道”就到了“明代”,体验明朝“那些人那些事儿”,品尝特色小吃,“管窥”一下明文化。
  1分钟走进“明朝”吃饭
    2011年3月4日中午,记者前往一探虚实。在南京夫子庙瞻园路188购物中心4楼,记者果然见到了一个进门口只有1人多宽的“穿越通道”。走进长长的、灯光摇曳的时空隧道,两旁墙上依次挂着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抗日战争、蒋宋联姻、辛亥革命、鸦片战争、垂帘听政、洋务运动、清十二帝、大明王朝……一路走来差不多1分钟,有种“穿越历史,恍若隔世”的感觉,不过在走廊的尽头,有一行小字:“历史有风险,穿越需谨慎。”让人忍俊不禁。
    这时,里面一股美食的香味扑鼻而来,几位慕名而来的食客哪里管得了这么多,直闯而入。映入眼前的场景变得不一样了:总台接待的、跑堂的、烹饪大厨、说书唱曲的,穿着都是明代服饰,好像“入戏”到电视剧《宫》里吃饭似的。
  

 

[详细]
江南贡院:号舍

号舍在明远楼东部和西部,为士子考试食宿之所。号高六尺,深四尺,宽三尺,外墙八尺,…

[详细]

40万盏花灯“点亮”的背后

  六大灯区、200组大中型灯组、40万盏花灯……今年秦淮国际夫子庙灯会盛况空前,吸引来众多游客。据南京供电公司介绍,为了点亮这40万盏花灯,该公司提前一个月编制了保电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购置了先进的应急设备,同时派出800人每天在灯会现场严防死守,确保灯会万无一失。
  灯会用电负荷超过1万1千瓦 相当于1万台1千瓦的空调同时开启
    2011年夫子庙灯会共设立了中华门城堡、明城墙、白鹭洲、十里秦淮、大成殿、东牌楼灯市等六大灯区,设有大中型灯组200组、花灯40万盏,总用电负荷超过1万1千瓦,相当于1万台1千瓦的空调同时开启。供电点数量多、供电范围广,条件复杂成为今年灯会保电的一大难题。
    中华门城堡是今年灯会点灯仪式的举办地,根据要求,现场舞台灯光、音响、布展设施需要用电容量共计1500千瓦。然而,中华门城堡周边的供电设施较为薄弱,现有的供电条件根本无法满足活动需求。为此,供电部门提前一个月介入保供工作。

 

[详细]
十里秦淮 镇淮桥

南京秦淮镇淮桥始建于东吴时期,称为南津大桥,毁于东晋时期的王敦之乱。南朝时也称…

[详细]
往期回顾 更多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新用户 忘记密码? 以 用户ID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评论

投稿专区

近期投稿录用名单:
1111

联系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凤凰台饭店521室       邮编:100021

电话:010-65177778      

传真:010-82088883

E-mail:chinakongmiao@163.com

投稿方式

1.纸张稿邮局投寄至编辑部联系地址。

2.网上投稿至联络邮箱。

3.投稿后若一周内无回信,可以致电编辑部查询。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