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焦点专题 > 中国皇家孔庙国子监:物转星移几度秋

大明京师国子监——秦淮“南雍”
来源:本网 | 2011-05-11
打印 复制 点击量:10866

    明朝建立前三年,即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元璋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地点在今夫子庙)。由于跟随他打天下的人,虽然做了“品官”,但大多没有文化,很难肩负重任。于是在洪武元年,朱元璋就“令品官及民秀俊通文义者,并充学生。”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下诏建国子学于鸡笼山下,规模宏大,面积很广,东到小营,西到进香河,南到珍珠桥,北至鸡笼山麓。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国子学为国子监。今东南大学一带是国子监的主要部分。监内有房1089间,菜地80亩。六朝皇宫的主体部分,全部囊括在国子监的范围之内。明朝京师国子监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等学府之一。


    以培养“忠君”、“致治”、“文武兼备”为目的的国子监,开初只有五、六百名学生,到永乐二十年(1422年),学生增加到9972人。据《明史•百官志》载,国子监师资为37人,其中五经博士5人,六堂助教15人,学正10人,学录7人,行政人员7人。后来,随着明朝政治中心北移,南京国子监的学生数量逐渐减少,但仍有千余人。当时的国子监还招收部分外国留学生。有高丽(朝鲜和韩国)、日本、暹罗(泰国)等,他们可以参加中国的科举考试。洪武四年,高丽学生金洪即考中了中国的进士。


    当时国子监的主要课程是儒家的《四书》、《五经》,兼习《性理大全》、御制《大诰》、汉代刘向的《说苑》、书法、数学、射箭等。还有学生修习外语课程的,明成祖在此培养了200多名翻译。监生经常被考核,学习三年后,用积分制的办法计算学习成绩,由初级升入中级,由中级升为高级。一年之内积满八分的算及格,给予“出身”。不满八分者继续学习。监生修学年限为四年,考试及格后,须到政府学习吏事,称为“历事监生”(实习生),到外地参加清理田赋和修治水利工程,实习期一年,经过所在实习部门考核成绩优良后报吏部候补叙用,差的回监重修。历事制与科举紧密结合,弥补了“儒生不习吏事”的缺陷,使国子监成为科举取士的重要场所。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又在北京设立了国子监。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原有的国子监称为南京国子监,简称“南监”或“南雍”,从此中国历史上有了“南监”和“北监”之称。


    国子监学生的待遇比较优厚,朝廷不仅给予衣食,而且免去家庭两个军徭人役,有家庭的,每月还发给六斗米左右的补贴。读书时间长的还有探亲假。国子监纪律严明,如有违纪,轻则杖责,重则充军或杀头示众。监生赵麟就因犯“诽谤师生罪”被拘,并于监前枭首示众。


    国子监曾组织监生参加《永乐大典》的编抄工作。有2180多人参加这项工作,花了五年多时间才完成这一浩大工程。

 

    独立孔庙链接:南京夫子庙

 

  

 

责任编辑:歡歡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